喜樂,是一帖良藥:55個翻轉人生的清新思維
古人說:「失敗,是成功之母。」作者對這句話卻有所保留,因為許多人從小有無數次失敗的經驗,但那些失敗的經歷累積之後,卻沒有生出成功來,反而成為一種「捆綁」,讓人裹足不前,不敢再有願景,也因而失去承接更大祝福的機會。
從今時直到永遠
《從今時直到永遠》展示了每位受訪者在不同空間、不同領域、面對不同挑戰時,如何在公共領域中靠主得勝、持守真理、榮神益人。這些美好的生命見證,期待可以激勵當代信仰者鍥而不捨地奔跑天路,為新世紀的漢語公共神學開啟某種新的可能性。
混世魔王毛澤東:劉曉波文集第四卷
批判毛澤東一直是劉曉波寫作中鍥而不捨的主題,如今我們將劉曉波批判毛澤東的文章彙集成一本厚厚的文集,正好用《混世魔王毛澤東》作為書名。毛澤東雖已去世多年,但要徹底否定毛澤東並不容易,這幾年來習近平的種種親毛、崇毛言行,更證明了「毛病不改,積習難除」。劉曉波以他非凡的人格與才智,為這移山般的批毛工程留下心血大作。
鐵窗後的自由:劉曉波文集第三卷
《鐵窗後的自由》收集了劉曉波在1996年10月至1999年10月失去人身自由的三年中所作的部分讀書筆記。劉曉波1996年10月8日被北京警方拘留,隨後判處勞動教養三年,被移送至大連勞動教養院,直至1999年10月7日勞動教養期滿獲釋。
卑賤的中國人
向柏楊致敬,就是寫一本跟《醜陋的中國人》相媲美甚至超過它的書柏楊說:「中國人,是一個迷失在濃厚醬缸裡的族群,需要警醒。」他描述的中國人的種種醜陋面,都不是無的放矢,「醜陋的中國人」是二十世紀末的「知識人」在沉痛反省之後,向自己民族所發出的一記刺耳警鐘。前輩作家王鼎鈞評論說,柏楊本是小說家,首創以長篇小說的手筆寫雜文,塑造中心人物,組織邊緣情結,使「亂臣賊子懼」而有娛樂效果。從十五歲起,余杰從刻意模仿柏楊的雜文寫法,邁出了文字生涯的第一步。於作者而言,從下筆第一篇文章,到結束最後一篇文章,中間橫亙著十九年時間,這本書,就是《卑賤的中國人》。